煤氣發生爐內的物質行程分為兩種,一種是氣態行程,一種是固態行程:
所謂氣態行程就是,空氣和水蒸汽自爐底鼓入爐內,在1100-1200℃條件下,與進入氣化段的呈半焦狀態的煤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形成以CO和H2為主要成分的煤氣氣化煙煤自加煤機,通過爐頂分煤器均勻加入發生爐內后,經過8-10小時的干餾過程,緩慢下移至氣化反應層,此時的煙煤已變成半焦狀態,它在氣化反應層反應生成的煤氣含有很少量的焦油。
為保證干餾段煤料干餾充分,在發生爐操作時,需結合入爐煤揮發分含量的多少及其含水量的多少,調整下段煤氣出口閥門的通量。
所謂固態行程就是通過加煤機將儲煤倉中的煤分批次注入煤氣發生爐內,加入煤氣發生爐中的煤首先進入干餾段,煤在干餾段中緩慢下移,在此經歷干燥及低溫干餾過程。
首先煤炭中的水分被干燥出來,隨著煤炭的不斷下移,溫度進一步升高,干餾出焦油和干餾煤氣。經過干燥和干餾后呈半焦狀態的煤繼續下移,進入氣化段,在氣化段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形成以CO和H2為主要成分的煤氣。
以上就是黃臺小編為您帶來的于煤氣發生爐內物質行程的相關介紹,希望對大家認識和購買煤氣發生爐有一定的幫助!咨詢熱線:400-892-0001!
下一篇:煤氣發生爐為什么點火后不產氣呢?
上一篇:煤氣發生爐煤氣熱值低的原因是什么?